2017 年回顧
小晶和小婷
過去兩年,我代表仁德慈善基金赴中國內地上山下河走訪了很多山區學生的家庭,路途之遙遠,道路之陡峭,讓我明白即使我們在香港領綜援,即時一家四口擠住在12平方米的狹隘小間,但是相比於山區的孩子,我們己擁有很多。
在我拜訪的學生中,有一位名叫小晶的同學,今年12歲,住在離學校步行一個半小時路程的山上。從小開始,小晶父母不知所蹤,目前世上唯一的親人就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奶奶。幸運的是,有一位沒有血緣關係的70多歲爺爺一直在照顧她們,但是一屋3人基本都沒有勞動力。
小晶的同班同學小婷,她的家離學校更遠,每天上課需要走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學校校長在陪我們去她家采訪的路上,心痛得哭了。校長說道,小婷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不務正業,經常人間蒸發,對小婷不聞不問。小婷大部份時間都是獨自燒飯,學習,她居住的地方簡陋的不忍直視。
陝西紫陽縣和平小學靳校長和香港義工團有一個心願: 希望小晶和小婷每天不需要走那麼遠的路,不會被大雨淋和被雪打、不要再在家前的陡坡滑倒,不要再忍受不該經歷的孤獨。所以我們計畫讓靳校長在學校旁租一個房間給兩位女孩居住,然後請住在附近的家長幫忙照顧。根據靳校長的計算,二位女孩從今年9月至明年6月的房租,生活,以及其他費用共需人民幣7800元。而到了明年9月,她們將進入初中,就可以留校住宿了,並徹底解決了求學路途遙遠的問題。
8月初,我們在香港發出呼籲募捐,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已有數位善長認領全數資助,解決了兩位女孩的求學路上的燃眉之急。
2018 年回顧
恩典教育中心的故事
2018年8月初我代表仁德到了緬甸仰光。
這個飽受內戰摧残的国家,在距离市区約一小時車程的城外区,正如你想像的,鄉村不但落後甚至有点原始,房孑是鐵皮頂,樹枝、樾葉、樹木堆砌的牆和地,不断接受着惡劣天氣的挑戰,衛生環境也差,我们就在這環境,跟祖書亞和他太太,瑪莉見面。
因為祖的一個夢想,他和太太帶領着60位学生,20名孤兒和一所尚未完工、簡單,粗造的義学,當時面臨经济危机,陷入困境。
義学校長祖書亞,年初籌得经费,買了地,蓋了一所1000平方呎的校舍,其實所謂校舍是最基本的四面牆和鐵皮頂。
到了6月中,学校還未建好,有20位內戰区的兒童被送到祖的家中,祖兩夫婦欣然接納,只是原本的計劃要調整,校舍內要加建房间,外面則多建厕所和淋浴間,這些支出和突然大幅度增加的食物用度,令他们措手不及,在我们到訪期间,祖曾表示再過几天就没有買食物的錢了。
機緣巧合,祖接觸了仁德。
這些孩子身處嚴峻的環境,但他们應該像其他孩子一樣,在安全的地方接受教育,而我们的捐款是可以改变這些孩子的一生